友種觀點
2020/05/05 - 14:34
撰文、攝影/張志忞
「我覺得可以讓我們在學校時就實際體驗真正面對遊客的解說,這種經驗很難得。因為其他課程的練習都是只有對老師或同學,那種感覺很不一樣……」
「因為我們要自己設計一個解說活動,所以一定要跟其他同學溝通、討論,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有意見的衝突,最後可以看到我們的成果實際拿去對遊客解說,這個過程讓我印象很深刻。」
「之前有聽說過壽山的猴子很兇,且會搶人的食物,……上了國家自然公園的課後,才知...
2020/04/28 - 18:23
撰文、攝影/曾乙畫
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旁出現圍欄!
難道野生動物也被居家隔離了嗎?
最近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少人選擇減少外出,假日好好的宅在家,以降低感染風險。
你知道嗎?雖然台灣的野生動物沒直接受到這次的疫情威脅,但牠們每次出門都可能面臨危險嗎?
人類所開發的道路,讓野生動物面臨遭車輛撞擊、棲地破碎等危機。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應對這樣的問題,在2004年便設置了「生態廊道」設施,這就像是建了一...
2020/04/13 - 17:07
撰文/許書傑
全臺北最老!白帥帥的五指山層
五指山層大概在400~600萬年前露出海面,現在想要看到它赤裸裸的樣貌(欸不要想歪)可以到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唷!
在園區裡可以看到裸露的石壁,因為岩層裡面含有玻璃的原料──有點透明的石英、陶瓷的原料──白色的高嶺土(俗稱白土),所以看起來是乳白色的,跟一般我們想像中黑黑灰灰的岩層很不一樣。
而這樣白帥帥又富含石英...
2020/03/30 - 15:31
撰文、攝影/葉純甄
──故事的開端──
有一天,與台江濕地學校長期合作的種子學校億載國小漁光分校老師來電。
「老師,我們新的海洋教育課程想上烏魚課程,台江有沒有課程阿?」
「我們目前沒有相關課程,是指烏魚子的烏魚嗎?」
「對!就是那個烏魚!」
「好喔,讓我找找資料再跟大家分享。」
台江真的有烏魚嗎?
於是,開啟了一連串尋找烏魚的故事。
▲ 一整車的烏魚和著碎冰傾瀉而下!
【台江烏魚背景】
民國五十...
2020/03/30 - 15:08
圖文/邱韻璇
關於WEEC的短歷史
WEEC(Worl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gress─世界環境教育大會),這一個想法早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上便已提出。第一屆大會則在2003年於葡萄牙埃斯皮尼奧(Espinho, Portugal)舉行,直至2005年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三屆大會後,訂定了未來每2年舉辦一次的共識。
最近的一次世界環境教育大會已進入...
2020/03/18 - 17:40
撰文/張志忞
「所長?是在說很好心請大家吃茶葉蛋的那個?」
不是捏。
但小編有點好奇,所長的茶葉蛋好吃嗎 (喂!)
回到正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原臺南測候所」的所長啦。
( #原臺南測候所 是以前臺南觀測氣象的地方唷)
地處平原的臺南市其實有一些小小的高地,其中最高的地方稱為「鷲嶺」(現在的公園路),日本人為了避免觀測氣象時受到干擾,就把測候所蓋在最高的鷲嶺上。
當時,...
2020/03/05 - 18:41
新的一年開始,我們不只訂下新的計畫,也回顧過去一年裡在工作上有什麼學習與成長,「友種趴辣客」就是讓我們分享彼此收穫、互相交流學習的聚會。
趴辣客(potluck)是歐美經常舉行的聚會形式,參加聚會的每一個人都要帶一道菜餚或甜點。
友種趴辣客擷取了「一人出一菜」的概念,請每位夥伴端出一個精彩而簡短的演說,將用嘴巴品嚐的菜餚轉化成用腦袋吸收的知識經驗分享。
友種人都分享了什麼呢?來快速瀏覽一下吧。
探...
2020/02/17 - 18:21
撰文/曾乙畫
繪圖/林素燕
大家的身邊是否有人把從小抱著睡覺的「小被被」視作寶物,每晚都要抱著才能安心入睡呢?
這種特別的習慣可不只是人類獨有的唷。
在植物界的竹子當中,就有個即便長大成熟了還是捨不得離開小被被的角色。
相信不少家庭主婦都有從市場買竹筍回家,在料理前要剝掉層層筍殼的經驗,筍殼就相當於竹子的小被被,又稱作籜(ㄊㄨㄛˋ)葉。
這個構造是保護幼嫩竹筍的器官,一般來說,當竹筍長大成熟...
2020/02/17 - 18:18
撰文/李盛傑
在潮間帶觀察的我們,忽然間一個黑影掠過,「咻咻咻」的聲音,抬頭一看,魚尾狀的尾羽,傲氣的身影,乍看之下就像是黑色風箏,原來是 #黑鳶 在空中盤旋。只見那隻黑鳶越飛越低,離我們越來越近,直到停在蕈壯岩上。黑鳶是基隆的市鳥,要在基隆見到並不難,常在基隆港、和平島上盤旋玩耍、找東西吃。
先來考考大家,黑鳶會吃什麼呢?
A.魚類屍體
B.活跳跳的魚
C.死掉的老鼠
D.以上皆是
倒數
3~...
2020/02/07 - 18:26
撰文/葉純甄
寫在成為之前
有人說,從事一個職業是從開始擔任的那一刻,才開始學習的。就像「爸爸」,是從小孩出生的那刻,跟著孩子的年歲增長,開始累積「如何當一個爸爸」的經驗。環境教育教師,我想是在時代潮流下應運而生的產業,也反映了當代的推崇的公眾價值,「環保、回饋、在地化」,想藉由友善環境的活動體驗,不斷激起學員尋找自己的根,藉以建立文化自信與自我認同,每個族群都是獨特而值得驕傲的。
「要如何成為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