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種小百科|黑色的黃金?──「烏金」追尋記

友種小百科|黑色的黃金?──「烏金」追尋記

2020/3/30

撰文、攝影/葉純甄

──故事的開端──
有一天,與台江濕地學校長期合作的種子學校億載國小漁光分校老師來電。
「老師,我們新的海洋教育課程想上烏魚課程,台江有沒有課程阿?」
「我們目前沒有相關課程,是指烏魚子的烏魚嗎?」
「對!就是那個烏魚!」
「好喔,讓我找找資料再跟大家分享。」
台江真的有烏魚嗎?
於是,開啟了一連串尋找烏魚的故事。

一整車的烏魚和著碎冰傾瀉而下▲ 一整車的烏魚和著碎冰傾瀉而下!

【台江烏魚背景】

民國五十年代後,台江地區大量開闢魚塭,開啟了當地養殖業的新章,眾多被養殖的魚種中,特別的是一種會洄游的魚—「烏魚」又稱信魚,每年從北方沿著海流一路南下,年年為漁民帶來高經濟價值,當地人稱「烏金」。
漸漸地,養殖烏魚的事業蓬勃發展。
台南七股的篤加社區是在地重要的烏魚產地。

是烏魚本尊▲ 嘿!是烏魚本尊

【烏魚的生長史】

烏魚有4~6種:大金鱗、大鉑、中鉑、小鉑、牛屎烏……,能夠長出豐富卵子的大鉑、中鉑為主要養殖對象。
魚苗(當地人稱魚栽)長很像,要怎麼保證抓到的魚苗是需要的魚種?專門捕魚苗的漁民,會在該種烏魚苗時節到了,再出海捕魚栽。
養殖烏魚,由魚塭主人向魚苗商購入魚苗後,投放入烏魚池中,同時混養白蝦及虱目魚等,烏魚養殖期需二到三年才可收成。
此外,烏魚個體長越大並不代表卵越大,可能有烏魚個體大但卵不飽滿的狀況,因此如何養出大又飽滿的卵,是一門值得探究的學問與技術。
註:公烏魚有烏魚膘(烏魚精囊),母烏魚有烏魚子(烏魚卵巢)

魚腹裡藏有一抹金黃▲ 魚腹裡藏有一抹金黃

【烏魚的產業史】

烏魚在捕撈後,少數由漁家自產自銷,多數會送往附近的「剖子」(剖烏魚子)工廠,進行收購與包裝。
這樣的剖子臨時工廠多設在產地附近,由當地具經驗的頭人開設臨時工寮,工作內容有:判定烏魚子優劣、技術指導、經驗者介紹、剖子排程、聘請在地居民來剖子、包裝、運送、銷往全台各地市場。
剖子前先進行烏魚抽樣檢查,由頭人判斷烏魚卵收購價錢、養殖狀況,談好價格後再下貨剖子。
「打子」是指分辨烏魚子優劣的工作,將烏魚子分為:魚子飽滿、水卵(魚子稀)、魚子大小邊、顏色暗沉……各有不同的價位,「打子」的人要具備技術,且立場公正,才能長久經營。

認識烏魚只是認識在地產業的其中一環,臺灣有許多在地文化值得我們去認識。
除了知道靠天吃飯的不易與艱辛,也體會勞動者的辛苦與難處,培養對地方的好奇與視野,構築孩子的在地文化自信與認同,在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時,自然長出適應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