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ESG】企業X生物多樣性:企業為何需重視TNFD?

友種觀點

【企業ESG】企業X生物多樣性:企業為何需重視TNFD?

2023/8/2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張志忞(樹蛙)

2017年,被稱為生物多樣性之父的Edward O. Willson,出版了《半個地球-探詢生物多樣性與其保存之道》,他在書中大聲疾呼,只要能把各種類型的生態系保留一半的面積,地球上的物種就能就能有八成可以安穩存活,而唯有保留了這些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人類才能適應我們自己所改變的世界─因為人類活動而改變,最終卻可能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界。

生物多樣性是安定的基礎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為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的簡稱,包含了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三個層面,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生態系甚至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
簡而言之,我們身邊絕大部分的事物,都與生物多樣性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喝一口乾淨的水、豐盛的晚餐、穩定的天氣、在農產品貿易上的投資、藝術創作的靈感、治療癌症的新藥……是的,這些我們習以為常,認為應該自然發生的事情,都來自於生物多樣性提供的服務。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生物多樣性,人類才能安穩的生存在這個星球。
(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概念與發展,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先賢撰寫了大量的文章,有興趣的您可以自行搜尋,本文僅簡單的說明。)

生物多樣性正遭遇危機

然而,「人類世」的到來象徵了人類對這個世界強大的影響力,以及壓力。
聯合國旗下的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於2019年5月發布史上第一份跨政府、跨領域的研究報告。根據IPBES「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報告」《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目前約有100萬種物種已面臨滅絕,多數會在十幾年內發生。如果不立即行動,全球性的物種滅絕還會更加速。[1][2]
雖然自199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簽訂後,聯合國訂定了許多保育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並要求締約國達成,但在幾次的檢討中,發現大多數的締約國皆未能達成目標。甚至在2020年9月聯合國發表「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檢討,報告中指出目前仍沒有任何一項保育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完全實現。

企業╳生物多樣性?

專家指出,目前全球面臨大規模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這種情況在未來會成為全球動盪的核心根源,直接或間接地對金融和市場體系形成巨大風險,並嚴重威脅到國家、企業和人民。因此,涵蓋生物界、金融、企業、政府監管機構在內的全球74個單位於2020年7月21日共同宣布成立TNFD[3]。這些專家們認為,在自然資源逐漸短缺,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企業會需要一套比TCFD[4]更廣泛納入與自然界密切相關的風險因子鑑別指南,以提早轉移資金避免損失。而這正就是建立TNFD並尋求與TCFD共同運作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覺得是否對企業要求太多了?全球的企業不久前才剛體認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的影響,現在又要再關注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遷X生物多樣性

實際上,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雖然是21世紀的兩大環境議題,但因為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環環相扣,他們雙方間的相互影響其實密不可分。例如海洋中大型鯨魚可穩定海洋生態系統,創造豐富的魚貨(你沒看錯,跟一些漁民認為鯨魚會吃掉大量的魚減少他們的收入完全相反);鯨魚屍體沉入深海後能創造海底暫時的小型生態系,養活許多生物的同時,也將大量的碳帶至海底封存(估計一年約19萬噸),同時鯨魚的排泄物則會促進海洋藻類的生長,吸收更多溫室氣體減緩全球暖化。此外,大家熟悉的「自然碳匯」[5]也需要依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來支持。
而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也顯而易見,在上述「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報告」中,科學家以全球尺度深度分析現有證據,依序列出目前五大劇烈衝擊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因素。由高至低依序分別是:

一、土地與海洋利用變遷(changes in land and sea use)
二、直接且過度利用野生物(direct exploitation of organisms)
三、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四、污染(pollution)
五、外來入侵物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

當1985年Edward O. Willson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刊物上發表文章《生物多樣性的危機——科學面對的挑戰》(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Crisis: A Challenge to Science),首次提出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時,氣候變遷並未納入影響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威脅,而如今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排到第三名,足見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正日益增強。

仍需透過教育讓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然而與解決氣候變遷威脅的情況類似,前述聯合國訂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始終難以達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於世界各地的人民對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與概念相當陌生,尤其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性[6]。因此,2010年訂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便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列為首要目標,強調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是推動保育政策的重要關鍵,期待在2020年以前,「所有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知道能夠採取哪些措施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而即便是這個目標,目前依然難以達成。
以台灣為例,為了瞭解民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知,農委會與特生中心參考聯合國認可的方式於2019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8%民眾表示聽過生物多樣性;15~24歲年齡層中,更高達9成曾聽過,這來自於2004年9月起,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有關,顯示義務教育是「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重要管道。
不過進一步詢問受訪者後也發現,僅有13.8%的受訪者能完全正確回答什麼是生物多樣性,23.8%回答中能涉及生物多樣性概念,但多數人無法回答生物多樣性是什麼。這也顯示雖然多數民眾曾聽過生物多樣性,並有初步的了解,與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接近,但這樣的教育成果距離聯合國訂定的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目標仍有許多努力空間。

“變化將在幾代人之間緩慢發生,因為舊的信念即使在明顯錯誤的情況下也很難消亡。” — E.O. 威爾遜
“Change will come slowly, across generations, because old beliefs die hard even when demonstrably false.” — E.O. Wilson[7]

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不是僅由企業可以做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串聯政府、企業、產業鏈、學校與民眾教育,以建立正確的生物多樣性認知保育與社會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建立需要花費的時間往往比實際投入工作更長,但也唯有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一個理念才能被繼承下來並持續的推展。
因此企業可以藉由TNFD的架構來思考能投入環境、社會回饋等工作,依據各自的產業特性找到創新的模式,改變過往產業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壓力,並投入環境行動,同時也能通過教育的投入、企業員工共識的建立等工作,創造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保留下半個地球給大自然,給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

這個系列的文章將帶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企業CSR,同時參考TNFD架構擬定出更精確的推動工作,有興趣的企業夥伴可以點選以下連結進一步認識企業如何運用TNFD。
【企業ESG】企業X生物多樣性:站穩腳步,TNFD即將啟程

 

[1]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25366
[2] 若您有興趣了解詳細資料,可以參考https://e-info.org.tw/node/218086

[3]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4]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5] 「碳匯」是二氧化碳的倉庫,3分鐘看懂綠碳、藍碳、黃碳https://esg.gvm.com.tw/article/20525

[6] 〈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與生物多樣性指標〉https://www.tesri.gov.tw/Uploads/userfile/A15_1/2019-04-26_1737571714.pdf
[7] 《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Edward Osborne 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