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社:探訪小島身世400+
小島社:探訪小島身世400+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盧怡安(LuLu)
友種環境教育關懷的面向,一直以來「自然」與「人文」並重,因為知道「環境教育能串起文化與生活,也是啟發在地認同的最佳途徑之一。」基於這樣的精神,駐點和平島的「慢島旅」品牌,自2020年起便透過「小島社」持續實踐著,透過培訓孩子成為和平島小小解說員,持續從不同面向認識和平島,也逐步建立起孩子表達的自信與家鄉認同。
明年2026年,基隆迎來了自西班牙1626年從和平島登島以來,被納入大航海歷史的400週年,因此今年小小解說員的培訓內容,也希望與之呼應:我們希望孩子認識和平島,絕對不僅過去400年來改朝換代的殖民歷史,更有早於400年前至千萬年前,早已在小島相遇並深根底蘊的多元文化。今年挑選了四大重點文化切入和平島不同歷史切面,透過教具設計、耆老分享傳遞「巴賽、西班牙、清代漢族、日本」的歷史知識,更穿插體驗式活動:獨木舟體驗、考古挖掘實作、廟宇走讀拜訪、料理製作,從更多元的面向讓孩子「感受」歷史,感受和平島在多元的文化交融下,絕對不止400年的文化魅力。

今年同樣向基隆在地孩子招生,不同以往的「文史」主題果然吸引到一些不同屬性的孩子們,有些孩子在報名自傳中便分享「喜歡歷史」,甚至是家人就有從事考古相關的工作。另外將近一半的孩子,則是「年年不缺席」、「喜歡自然,也想了解這塊寶島多一點」、「因為OOO推薦我的,也希望認識更多朋友」,參加過的「學長姐」們這樣分享著,可見小島社在有趣的培訓主題以外,也擁有學習形式豐富、培養孩子團隊建立的好口碑。
由於希望能讓和平島上的孩子,比任何人更自信地訴說家鄉歷史,今年島上最高學府「和平國小」就有4位島上孩子參與其中。在活動過程中,也能窺見他們與小島土地最單純的記憶連結:廟宇走讀時…「以前我都跟哥哥騎在天后宮外面的烏龜(贔屭)雕像上!」拜訪福州街市場時…「我的阿姨就在這攤賣滷味,走進這裡覺得好熟悉!」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將課程形式轉化,納入學期中的課程,讓小島社陪伴著島上孩子學習與成長。

環境教育從來不只是「一堂課」,它也許是「一首床邊歌謠」、「一處和玩伴的秘密基地」、「一道家常菜餚」,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形塑出生活文化,最後,它會成為「一種看待世界的眼光」。我們從不是「教導」孩子新的東西,我們只是透過多元的教學設計,陪伴他們「挖掘那些本來就屬於他們的故事」。看見和平島400年「+」的豐厚,也看見環境教育「+」更多元的面向、更豐富的可能性。
這些「小島社」的孩子就是一顆顆充滿故事的種子,如同那些曾經飄洋過海的冒險家們,他們從小島出發,懷著島嶼的眼光,航向未知的海,繼續寫下自己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