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開發資本ESG永續志工日,友種也與地方創生多走一哩路
中華開發資本ESG永續志工日,友種也與地方創生多走一哩路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徐煥喆(小強)、王書貞(書子)
地方創生這幾年在台灣已經是個非常熱門的「產業」(已經不是小規模了),越來越多團隊或年輕人,期待透過地方創生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投入某些特定的議題,地方創生也是政府大力輔導與推動的政策方向,透過許多的專案計畫協助年輕人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找到屬於自己安生立命的位置。
▲拈花惹草工作室,由企業志工回饋給地方創生團隊精進的策略和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做些什麼來支持地方創生呢?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直接挹注資金,但地方創生的本質仍是需要建立持續運作的商業模式,直接挹注資金可以支持多久呢?
▲飛雀餐桌行動,分享與再地生產者夥伴共創餐桌的行動經驗。
中華開發資本有一套完整的系統來陪伴地方創生團隊(簡稱地創團隊)多走一哩路,除了具有延續性的經費挹注、業師輔導、綠色採購外,中華開發資本更透過志工日的方式,帶領員工走訪各個地創團隊的場域,透過交流深化員工對於地創團隊的認識與理解,甚至成為這些團隊與地方的「關係人口」。
▲貓兒干有限公司,帶領企業志工認識雲林花生農產的特色並體驗拔花生。
友種協助地創轉譯自己的價值優勢
而今年友種團隊以「永續飲食X生物多樣性」為主題,陪伴中華開發資本的夥伴走訪了淡水、苗栗、新竹、雲林、台南甚至到屏東小琉球。
▲小琉球台灣咾咕嶼協會,帶領企業志工認識海龜保育與減塑行動。
大部分地創團隊擅長用在地資源製作產品與搭配解說,而在這個過程中,永續環境教育方案就能扮演畫龍點睛的作用,友種團隊透過教育的角度,協助地方團隊梳理志工日的體驗脈絡,運用更多元的教學策略,幫助地方團隊轉譯對土地的關懷與地創產品的故事,進一步傳遞堅持與使命,讓每一分體驗都能真正感受到背後的意義,透過持續關注與綠色消費,真實的行動實際支持與鼓勵地方創生團隊,發揮更長遠的漣漪效應。
▲淡水山之山食驗室,帶領學員透過藝術認識淡水與在地畫家的故事。
經過今年的拜訪,許多志工都表示原來公司支持的地方創生團隊是充滿理念與生命力,透過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影響在地與創造永續,認為志工日能夠有效提升對於公司的認同度,也能透過志工日實際支持地方團隊的體驗服務。
▲雲林裕鼎興醬油,帶領企業志工認識釀造醬油的方式與理念。
系統性永續方案的思維協助企業守護環境
友種團隊的初衷便是創造環境的美好與人心的幸福,我們以系統性永續方案的思維設計,結合中華開發資本與地方創生團隊的擅長,透過資源經費的支持,方案的設計,需求痛點的整合,才能真正累積自然資本與創造生態性服務效益,永續守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價值,因此這塊各自拿出來的拼圖是一片不能少,整合串聯才能發會最大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