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多重宇宙、不如專注前行─企業ESG行動的反思

企業行動

與其多重宇宙、不如專注前行─企業ESG行動的反思

2024/11/26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施姜竹(刺竹)、徐煥喆(小強)

你好,公司已經辦過淨灘了,還有別的ESG活動或方案嗎?我們想嘗試不同的活動形式。

這樣的詢問,是我們服務信箱和洽詢電話裡的常見問題。近年來,淨灘已成為企業ESG的熱門選擇,但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期待更多元的企業活動。

企業ESG活動入門款:淨灘

企業在推行ESG時,除了從本身製程或營運過程中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亦藉由號召員工進行環境回饋活動。不僅對外展現企業的永續精神,同時也對內進行理念的溝通。也藉由活動,創造同仁相處機會,分工合作強化團隊精神,使志工活動不僅呼應E環境(Environment),也能回扣到G公司治理(Governance)。

▲志工詳細記錄垃圾的種類與數量,每筆紀錄都是深刻的體驗過程。

2024年有許多企業與友種團隊合作,甚至將淨灘行動規劃成志工年度行動,例如:花王(台灣)、中華汽車、保誠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建設、妮芙露、中華民國直銷協會、致茂電子、羅布森等。當然淨灘不只撿垃圾,也透過體驗式環境教育課程和ICC國際淨灘行動,深化海洋守護與生活減塑的理念。

除了動員自家員工,更有單位召集上下游協力廠商,或是邀請消費者,一同揮灑汗水,擴大影響力。企業成員也十分捧場,甚至在多次參與的經驗之下已成為淨灘老手,不畏辛勞與烈日,熟練俐落地拾起垃圾。更有夥伴分享,參加不同場次淨灘後,觀察到了各地海岸的不同地形與廢棄物種類,期待可以藉著環境行動的機會探索更多地方。

▲帶領企業志工團隊合作,完成一次次的淨灘行動。

陸域生態系亦值得企業關注

臺灣四面環海,而廢棄物與生活習習相關,使海廢議題容易引起共鳴;加上淨灘操作不難,在海岸較能覓得可容納人群的環境,使淨灘成為企業志工日的熱門選擇。

然而,環境問題並不侷限於海洋,越來越多的企業更關注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友種團隊也持續與國泰世華銀行、AROMASE艾瑪絲、中華汽車、保誠人壽、妮芙露共同推動森林地區的棲地維護,進行外來入侵種植物移除行動。

▲由專業講師帶領,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認識外來入侵植物的特性。

園藝植物因美麗廣受喜愛,經人為力量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原應種植於庭園中的外來種植物若出現在自然環境中,則可能與原生種競爭資源、破壞生態平衡。企業夥伴與友種團隊來到陽明山,透過外來種移除行動,清除步道兩側遍布的巴西水竹葉,還給原生植物生存空間。

▲移除外來種行動。

守護環境不只熱血,強化永續教育實踐

淨灘不只撿垃圾,外來種移除也不只是拔草。若活動無周全規劃,只是付出勞力,環境行動將停留於一次性的熱鬧活動。儘管立意良善,過程中若無多加注意,將有可能為參與者與環境帶來風險,如:淨灘時,大量人潮驚擾海岸生物;入侵種若無完整清除,殘留莖節可能會重新發芽,使擴散情形更加嚴重。

友種團隊認為,行動前的教育反而是整體活動的核心,我們非常重視活動的教學與反思,藉由完善的課程設計與有趣的互動,帶領企業夥伴認識環境問題的成因、學習安全正確的操作方法,並引導思考如何將環保行動融入生活。

▲行動前的學習,能夠強化志工對於企業永續行動的認同與支持。

找到與企業本業契合的主軸,才能專注深耕、創造實質改變

很多企業都會好奇,究竟投入了這麼多企業志工參與環境行動,環境真的變好了嗎?

其實這是一個時間尺度的問題。例如,淨灘的當下可能清淨了海岸,但潮汐帶來的垃圾可能又再次滿布沙灘;移除了外來種,經過幾個禮拜與幾場雨,這些外來入侵種的新芽又可能冒出土壤。因此,生態系統需要不斷維護,永續行動也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投入,才能漸漸看到改變。

▲持續行動才能看見微小的改變,生態環境保育並非立竿見影。

友種團隊理解企業辦理志工活動有諸多考量,但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因此我們衷心的建議,若你是剛開始要辦理企業活動的公司,確實可以先從淨灘活動開始,讓員工慢慢習慣組織辦理永續活動的模式;對於已有一定經驗的企業,我們則建議可以深入盤點企業本業的核心與關聯的主題。選定主題後透過多面向的長期投入,讓企業ESG的推動能更實質扎根,也讓參與員工感受到公司辦理活動,不只是為了要拍大合照行銷,而是深具理念的合作,實現「與其多重宇宙、不如專注前行」的目標。

▲深入關切議題,讓永續行動為企業帶來意義,才能深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