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學習:打造小琉球成為企業ESG永續學習之島

友種觀點

向海學習:打造小琉球成為企業ESG永續學習之島

2024/12/18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徐煥喆(小強)

說到小琉球你會想到什麼?是蔚藍的海洋?是可愛的海龜?還是潛水的聖地?

對我來說,想到小琉球,我會想到家,因為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琉球人,從小就在這個小島長大,海是從小到大放學後的遊戲場,船則是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早期的小琉球是個漁村,雖然我家不從事漁業,但身邊有許多人以海為生,每到隔壁鄰居漁船進港,總會有許多好料塞滿冰箱,誰誰誰這一趟討海回來又賣了多少錢,是左鄰右舍午後閒聊時的話題。

▲從海上看琉球的視野。

隨著觀光劇烈發展,小琉球搖身一變成為了遊憩熱門景點,每年有超過100萬遊客登島,小時候看海的天際線已經被各種飯店等級的民宿給取代,原本當地人獨享的沙灘被各種水域遊憩活動佔據,小時候捉迷藏的芒果園和樹林,也被挖土機剷除準備大興土木,至今小琉球還在劇烈且快速的發展。

▲2012年家門口還沒被民宿遮蔽的天際線。

 

我一直覺得我小時候的琉球比較美,我媽也說他覺得小時候的琉球比較美,隔壁鄰居的國中生也說他覺得小時候的琉球比較美。

看著家鄉的變化內心是複雜的,有看到環境劇烈改變的心痛,也有看到當地的經濟逐漸成長,越來越多孩子願意回鄉的欣慰,畢竟過去的時代,不是移居外地工作就是只拿命去跟大海拚搏來討生活,因此自從我成為環境教育工作者之後,便一直在思考透過環境教育的專業,有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讓琉球變得更好?

▲花瓶石是小琉球的地標。

很幸運這幾年友種團隊持續跟中華開發資本合作推動ESG志工日專案,今年我們為企業夥伴安排了一場造訪小琉球的志工日,讓我稍微可以回應這個一直放在內心深處的問題。

▲友種的企業志工列車終於開到了琉球,在車上的我非常的感動,終於有機會回到琉球實踐環境教育,默默噴了兩三四五六滴眼淚。

從環境教育的角度來看,琉球的生態環境與和議題性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也有著冬季不受東北季風影響的好天氣,加上隨著永續意識抬頭當地,許多關心小琉球永續發展的青年夥伴共同成立台灣咾咕嶼協會,持續在琉球推動海龜保育、海洋教育與減塑行動,正好我也是協會的會員之一,將這些元素進行整合後,我認為小琉球絕對是企業實踐ESG、學習海洋保育行動的最佳場域。

 

既然有這麼多的人想要來到琉球,為何不能讓這些人帶走海洋永續的思維、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實負責任的環境行動呢?透過環境教育,絕對可以的。

珍古德博士曾說「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 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在關心琉球之前必須先了解琉球,我們帶著企業志工從海出發,邀請駐地海龜研究人員分享全球海龜的現況與所面臨的挑戰,再談到琉球海龜的現況與調查成果,透過研究人員第一手的經驗談與影片,引導大家從海龜的視角理解琉球的海。

▲小琉球海龜研究人員分享海龜的現況與珍貴的紀錄影片。

在具備基本理解後,我們直接前往海龜會上岸產卵的沙灘,由研究人員解說海龜產卵的路線、如何選擇路線、卵窩的尺寸、如何尋找遮陰環境等等,讓企業志工彷彿親臨海龜產卵地的當下,聽得如癡如醉。

▲踏查海龜產卵地,海龜已經來這塊稍微有寬度且有遮陰的沙灘產卵好多次。

課程中志工們發現了沙灘上其實有不少垃圾,研究人員說明沙灘若滿是垃圾也會影響海龜上岸,而海中的垃圾也有可能被海龜誤食或是造成纏繞的狀況,因為今年颱風的關係,很多的垃圾都被浪打進岸邊的樹下,當然我們也早有準備,既然都來到了沙灘當然要淨灘阿,於是我們就帶著志工們開始鑽進海灘旁的樹下把裡面的垃圾挖出來。

▲卡在林投樹下的各種海廢。

▲帶領企業志工於海龜產卵地淨灘。

最後在夕陽餘暉下,在白色的沙灘上結束第一天的課程,潮起潮落的浪潮聲交錯著寧靜,是小琉球的海邊最美的聲音。

▲第一天海龜課程,成功。

課程第二天,我們拜訪了台灣咾咕嶼協會的基地,由秘書長分享小琉球減塑行動策略,包含海灘貨幣、琉行杯、咕咕碗、迎王祭典洗碗行動、黑水蠓農場計畫等,透過各種方式減少觀光人口所帶來的環境壓力。

▲協會的基地也是我小時候曾短暫待過的鄉托幼兒園。

課程的重頭戲便是來學習協會享譽國際的「海灘貨幣」減塑行動機制,協會與海灘貨幣的推動經驗更曾經登上2019年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旅遊年度論壇,成為台灣第一個受邀參與的團體。

▲秘書長分享協會在琉球推動的迎王祭典洗碗行動經驗,讓地方信仰結合減塑,而我和秘書長剛好在同一個轎班,在琉球,幾乎人人都是轎班。

海灘貨幣指的就是民眾來參與琉球當地的淨灘活動後,便可得到一枚由當地藝術家以海廢玻璃繪製的「貨幣」,這枚貨幣則能夠前往合作店家享受相關優惠,企圖讓淨灘與消費行為結合,引導民眾知道要保護海洋環境,最重要的是個人的生活模式,必須要從減塑行動與綠色消費做起。

由當地的美術老師帶領志工說明海灘貨幣的來源與製作方式,便帶領志工進行繪製專屬於自己的海灘貨幣,透過顏料畫出每個人心中的圖案。

 

▲每個人都很有藝術天份,都很會畫。

繪製完成後雖然很多人都很捨不得,但我們仍然要求志工們要前往合作店家將海灘貨幣用掉,海灘貨幣要能夠持續運作,除了消費者要得到貨幣外,也要有許多支持友善海洋與減塑的合作店家願意支持,因此透過使用貨幣,也鼓勵店家能夠持續支持海灘貨幣的機制。

▲企業志工們都完成屬於自己的海灘貨幣。

課程的下午,我們帶著志工們到戶外進行文化走讀,邀請長期在琉球進行田野調查的講師,從海、港、船、廟的角度出發,從文化與生活的角度來認識琉球的發展脈絡,志工們以步行方式從花瓶石走到白沙港,透過老照片認識著琉球的地景變遷,更以一首陳一郎的「行船人的純情曲」,道盡討海人的生活辛酸。

走讀的最後來到白沙港,我們帶著志工搭乘觀光船沿岸航行,從海的角度來看琉球,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島上仍處於持續開發的狀態,但在全球環境永續的浪潮下,琉球未來的發展又該何去何從呢?我想這也是每個琉球人心中要去思考的課題。

▲港,乘載了琉球人的生活與對未來的想像,是琉球與世界的連結點。

經過兩天的課程,我們帶領志工們從環境、經濟與社會不同層面認識小琉球的美麗與哀愁,在最後一個晚上,我們特別安排小琉球傳統辦桌作為最棒的慶功宴,感謝企業志工今年與我們一起上山下海,實踐企業ESG與支持地方創生團隊。

▲辦桌是琉球好客的態度,為賓客準備一桌海味好菜,誠心招待。

幾天課程中,我們堅持以減塑、減碳為核心,不僅請學員自備餐具外,我們也為志工們安排了循環餐具早餐,並全程搭乘遊覽車,減少碳排放與交通風險。

▲用減塑實踐企業ESG理念,一起降低拜訪小琉球所造成的環境壓力。

若你的企業組織的ESG目標是以關切海洋、減塑、在地文化為核心,那小琉球會是一個很棒的選擇,透過淡季的空檔,帶著你的夥伴與我們一起前往小琉球,向海學習,從海出發走向更永續的未來。

▲要離開當天上午出了大景,從左側的北大武山到恆春半島一覽無遺,驚艷了每一位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