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地質公園|在地學子培力,讓孩子的根紮在家鄉

海洋環境教育

和平島地質公園|在地學子培力,讓孩子的根紮在家鄉

2021/12/31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黃培媁(CC)

故事總有個來源

友種海洋教育品牌 [慢島旅] 在和平島公園駐點三個多年頭,於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間,推廣各種親子體驗、戶外教學、深度漫遊以及企業CSR等活動,累積執行458個場次,共13420人次參與。

「如果只來一次不是很可惜,有沒有辦法弄一個要來十次的?」

只來一次很可惜的念頭,促使我們決定創立一個社團,招募基隆市的國小生,善用和平島公園的環境資源,深化基隆在地孩子對家鄉的認識。社團課以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具備對在地的情感連結與海洋的知識為目的,透過小組合作,走入社區實際踏查,結合海洋、地質與人文歷史的環境特色,推廣長期陪伴的在地化課程,讓孩子認識和平島及周邊環境,培養孩子的在地認同,在心中種下一顆關心環境的種子,紮根在家鄉。

把根深化到海裡

和平島為離台灣最近的一座離島,社團以「小島社」為名,「島上特色」為主軸,透過九堂社課以及為期兩天的成果展,搭配和平島公園舉辦的「島嶼好漂PET」市集活動,孩子們將小島社所學的經驗與技能,轉化為可與大眾互動的攤位模式。課程分為三大面向:產業(漁業、海女)、地景(岩石)、海洋(潮間帶、海洋廢棄物、藻類),各組依照不同的主題做設計,透過解說與遊戲闖關方式展現。

踏上這座島,交織出的浪花

以分組團隊模式,認識彼此,建立默契,由教師們帶領孩子使用國際通用的圖示,學習如何繪製屬於在地人記憶的島嶼生活地圖,並於實際走訪社區後,將調查成果繪製完成。

走進島上的戶外教室,也是走進自己的家,實地觀察,認識岩石地貌在自然力量下的演育過程、發現潮間帶生物抵禦惡劣環境展現的特殊機制、運用自然資源製作出屬於海邊人的美味、了解人類行為下產生之海洋廢棄物如何影響海洋、食魚也識魚進而認識在地討海文化,九堂社課不間斷的帶領孩子,在日常中也能串起對永續海洋的連結,學習與環境相處應具備的態度與精神。

小島社成果展

透過課程所學,轉換成與大眾溝通的模式,以攤位的形式展演社團成果展,向大眾傳達和平島公園的海洋、地質保育理念。

◆島漁 – 透過「島嶼大主廚」的課程,如何吃出永續的海洋,原來吃對方法也能幫助這片海洋,說明慢魚運動如何影響更多的消費者,海鮮指南上不同顏色的標記的意涵。

◆島石 – 透過「石過境遷」的課程,了解島上的岩石歷經了千萬年才形成的珍貴自然資源,以任務闖關,淺顯易懂又好玩的方式,讓孩子更容易明白岩石的生成過程。

◆島食 – 透過「小小海洋科學家」、「藻藻樂」的課程,讓孩子思考潮間帶的石花菜與人的關係,如何好好的使用這份來自大海的贈禮。

◆島作 – 透過「我們與海的距離」的課程,了解海洋被海洋廢棄物佔據,如何從生活中開始減塑,或是利用已經產生的海廢做創作使之再生。

小島社不只是小島社

回顧小島社的陪伴過程,令人感動的是,看見孩子們對於自己的家鄉有了不同的見解與認識,從不同主題的課程,培養孩子的自信,認同孕育自己的土地並保護它,期許這群孩子們,未來若想從事生態相關行業或是回鄉找工作,都能有相關的學習經驗而有所發揮。

「孩子們,未來這片海就換你們守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