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石門水文化 串起桃園臺地三百年用水歷史

公私協力

石門水庫|石門水文化 串起桃園臺地三百年用水歷史

2021/12/30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林依蓉(菱角鳥)

我們現在用水很方便,打開水龍頭水就自己流出來了,不過以前人用水可沒那麼便利。
為了讓大家認識台灣用水歷史的發展,進而珍惜水資源,石門水庫近年來發展石門水文化,將一般人認為生硬的水利資訊,用文化、歷史手法包裝,而環境友善種子有幸協助石門水庫,以修訂環教課程、環境教育教師培力與水文化館解說培訓等三大面向,來助攻石門水文化的推展工作。

環教課程緊扣水利發展

石門水庫提供了桃園市、新北市與新竹縣32鄉鎮、400萬人的農業、民生與工業用水,此外併有水力發電、防洪、觀光、環境教育等功能。我們精選了4套石門水庫既有的環境教育課程,重新修訂內容架構,用更多元的教學手法,譬如實地觀察、體驗活動、實驗實作、價值澄清、討論分享等,帶出每套課程想傳達的課程目標。

以「桃園台地的水利工程」教案為例,我們讓參與者體驗用扁擔挑水,來感受早期人民用水的辛勞,比對現今的便利,進一步引發愛惜水資源的態度與行為;同時經由小組團隊合作用水管接水、送水,模擬桃園大圳引大漢溪水灌溉良田,體會水利工程興建時需要考量的因素,來彰顯水利工程所運用的智慧。

環教師培力真給力

修訂好了教案,也要有訓練有素的教師執行教案。友種協助優化環境教育教學品質與服務能量,規劃石門水庫環境教育教師增能培訓成長課程,課程目標在學習有意義的解說模式及解說技巧,認識多元的環境教育教學策略與方法,瞭解並演練石門水庫更新的課程方案。

環境解說是最常運用在環境教育課程帶領的方法之一,課程重點目標在增進環教師對於「有意義的解說」的認識,並針對石門水庫現有的環境解說方案「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桃園台地三百年」與「石門水庫一甲子」,與現場環教師腦力激盪,架構出有意義的解說主旨與內容。

此外,我們也拓展了環教師對於多元教學方法的認識,以能掌握各種教學法的價值與精隨,並靈活應用在環境教育教學與活動帶領中。包括初階的遊戲式教學法、繪本與戲劇教學法,進階的體驗教育教學法、價值澄清教學法等。

參與培訓的環教師接受到全新不同以往的課程,均表示收穫許多,能運用在未來的活動設計及引導,並希望能常有類似的充電和反思與討論的時間。

水文化館解說培訓來練功

石門水庫推廣水文化不遺餘力,重新打造了石門水文化館,展示石門水庫建設發展的因緣際會與歷史過程。而新的展館也需要新的解說方案,友種協助培訓水文化館解說志工,讓解說員認識環境解說的六大原理,學習多樣的解說技巧,並演練水文化館的解說,以建立品質與適合性。

我們用專業建構培力,陪伴環教設施場域茁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