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舊城學苑|孩子與文化的第一類接觸
左營舊城學苑|孩子與文化的第一類接觸
撰文、照片提供/友種團隊 施姜竹(刺竹)
你有帶孩子走訪文化資產的經驗嗎?除了參觀建築、聆聽導覽解說、認識歷史故事之外,還能在文資場域中做些什麼事呢?
友種團隊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作推出《貼出我的舊城故事》親子活動,利用左營舊城地勢平坦、鄰近觀光景點等特性,規劃大人小孩都適合參加的活動,透過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探索來認識身邊的這座城。
活動中滿溢著開心的笑聲,以及大人小孩對於左營舊城環境的驚嘆,結束後還不斷有家長詢問何時加開場次。讓我們來看看這麼精彩的活動方案背後有哪些設計巧思吧!
差異化教學,讓全家大小都能同樂
高市文化局過去在辦理活動時發現,為了讓參與者能有良好的學習體驗,通常會設定參與學童的年齡條件以便規劃活動內容。然而這卻造成多寶家庭的困擾,沒辦法將不符年齡資格的孩子丟在家,只好帶著年齡過大或過小的孩子一起參加活動。
為此,我們將活動的對象設定為「4-9歲兒童及家長」,讓從幼兒園到國小中年級的學童都能與家人在左營舊城同樂。但是,年齡差距這麼大,該如何顧及每位參加者呢?
親子活動的主角常常聚焦在「子」的部分,身為「親」的家長則不一定會參與活動,活動中年齡較大或較小的孩子,也可能覺得活動太簡單或過難而與活動脫節。為此,本活動設計親子並重,透過「差異化教學」的課程設計,賦予全家大小任務,讓小寶(4-7歲)、大寶(8-9歲)、家長都有事可做。
活動中將部分教學重任賦予家長,減少參與者被動接收工作人員傳遞知識造成的分心、煩躁情形發生,提升參與感並製造親子互動機會;考量到歷史知識可能對孩子來說較陌生且抽象,孩子們的任務則主要集中於實體感官上的探索,鼓勵親近舊城環境,並從故事創作與分享中得到成就感。
利用影片與遊戲建立左營舊城背景知識
在探索文化資產與環境時,若先有當地歷史的先備知識可助於理解文化資產的脈絡。在活動的一開始,先透過動畫短片與問答遊戲為參與者建立對於左營舊城的初步概念,為大寶與家長建立基礎知識,小寶也能藉由遊戲參與活動。
▲利用圈叉遊戲,複習影片中的知識
家長擔任解說員,帶領孩子探索舊城
離開室內教室來到戶外準備前往左營舊城的東門,在路上,透過《舊城觀察家》任務開啟感官,讓家長引導孩子觀察舊城步道周遭景物,並將不同的形狀與顏色並記錄下來。為了要蒐集更多顏色與形狀,孩子們總是玩得欲罷不能,不論大小寶都十分投入。在左營舊城內除了清代建築,還能見到從前居民留下的居住痕跡,無論是步道旁的果樹、城牆上的老浴缸,都讓大人小孩嘖嘖稱奇。
▲馬纓丹的花、果實、葉子顏色都不同,快點記錄下來!
抵達目的地東門,家長們為其壯麗發出讚嘆,小朋友則是迫不及待要裡裡外外好好瞧瞧。此時邀請家長化身為解說員,利用活動開場影片以及活動摺頁的知識,讓家長帶領自己的孩子完成探索任務,從建築親身找尋左營舊城建造時的防禦巧思以及建材與自然環境的關聯。
▲找找看,組成城門的石頭有幾種呢?建材與當地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喔!
貼紙故事分享與創作,不僅展現孩童創意更能評估學習成效
探索任務完成的獎品是古代人物的貼紙,此時活動摺頁則成了貼紙故事書,讓活動參與者在繪有左營舊城的摺頁上利用貼紙創作自己的歷史故事並輪流分享創作成果。
貼紙能夠將歷史具象化,有助於抽象理解能力較弱的小寶理解文史知識;而創作故事並分享,除了展現孩子們的創意、建立其成就感,更能從孩童敘述的故事與貼紙黏貼的位置得知孩子在探索中所見所聞,並評估他們對於活動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士兵騎著馬兒到城門上巡邏,發現城外有壞人!」
活動最後進到見城館,以微縮模型用宏觀角度認識整個左營舊城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並欣賞光雕投影劇場加深加廣認識舊城歷史,為活動畫下句點。
創造孩子與文化的第一手經驗
活動結束後,參與者的心中留下了什麼呢?
親子活動的目的不在於訓練小小歷史學家,而是藉由在舊城的探索學習,建立共同的家庭記憶與環境意識。因此,本親子活動以環境教育的三大取向:「在環境中學習(in)、學習有關環境的知識(about)、為了環境而學習(for)」作為課程設計的架構,並以差異化教學讓全家都能在左營舊城學習。
透過創造親子與文化的第一手經驗,不僅是認識左營舊城,更將在舊城的快樂時光留在心中,讓參與者發現環境與歷史和自己的距離並不遙遠,並啟發參與者對於身邊文化資產的重視,進而培養對於在地歷史文化的認同感。也許未來有天左營舊城受到破壞時,親子活動的參與者會感到不捨,甚至願意站出來為文化資產發聲。
(註:本文照片攝於活動辦理時間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