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水資源中心|三個月的超級任務—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
鳳山水資源中心|三個月的超級任務—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輔導
撰文、照片提供 / 友種團隊 張志忞(樹蛙)
什麼?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友種團隊完成了這個超級任務!?這是一個關於友種團隊與鳳山水資源中心(汙水處理廠),一起攜手合作、挑戰成功的故事!
鳳山水資源中心是台灣第一個在淨化民生污水成為再生水後,利用再生水提供工業用水的廠區。廠區中有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每天可以提供4.5萬噸的再生水,減輕南部地區旱季的工業用水壓力。然而,污水處理廠因為氣味、噪音的影響,往往被周遭住戶視為「嫌惡設施」,雖然有透過地方回饋希望爭取居民的認同,但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水資源中心也期待透過教育推廣讓更多人了解污水處理廠的價值。
在接觸了鳳山水資源中心的夥伴後,我們發現雖然夥伴們很努力地設計課程、準備資料,想要申請設施場所認證,但可能因為「隔行如隔山」吧,委員們對於他們提供的資料總是不大滿意,所以廠長才輾轉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
然而,距離他們與環保局簽約通過設施場所申請的期限只剩下三個月了,因此我們「臨危受命」接下了這個緊急的任務,與水資源中心的夥伴成立了推動小組,透過密集的會議與互動,建立了環境教育與污水處理的專業合作,協助中心的夥伴釐清委員的意見,並快速地找出問題所在。
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特別建議中心訂定發展方向時須「適切」的與在地資源的進行連結。以本案為例,雖然水資源中心鄰近鳳山溪,而鳳山溪又是曹公圳整體系統的一部分,但曹公圳的價值偏向於灌溉,而水資源中心的主要推動方向卻是污水處理,雖然二者皆有「水」這個主題,但因核心問題不同,若強迫連結二者,反倒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精神。因此水資源中心最終採用以「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作為申請場域的核心主題。
然後就是最花時間的課程優化了。由於委員對於課程的意見相當複雜,與其我們縫縫補補的調整課程內容,倒不如直接打掉重練。因此我們與水資源中心的夥伴們一同重新擬定課程架構並設計課程內容,這時就可以發現雙方合作的優勢:我們提出課程方法的創意,而水資源中心的夥伴則提供污水處理的真實情況與廠區運作的經驗,最終再由雙方一起調整課程操作的細節,讓課程可以直接運用,縮短了課程發展與試教的時間。
最後,我們針對最常到中心參與活動的國小高年級學生,以及最常參訪的成人團體完成了二套課程,在完成試教後快速的送出申請書,最終也順利地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友種團隊完成了這個超級任務!
在友種與鳳山水資源中心的跨域合作下,由水資源中心的夥伴們提供污水處理專業知識,友種則轉化專業知識讓民眾及學生理解污水處理與再生水運用的價值,再進一步理解這個「嫌惡設施」存在的意義,並可以用更公正的角度看待水資源中心。
而我們也期望每個計畫都可以達到雙贏:鳳山水資源中心未來可以運用環境教育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透過環境教育傳遞知識、態度的同時,協助單位解決問題;友種也透過各種機會,接觸更多與環境各個層面有關的領域,一步步的精進團隊在課程研發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