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培訓新思維─搭起管理單位與遊客的橋樑

永續培力

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培訓新思維─搭起管理單位與遊客的橋樑

2021/2/18

撰文、照片提供/陳淑儀(水獺)

原來,解說志工是遊客、環境資源與管理者的橋樑
原來,解說不是看到什麼講什麼,應該要將資源、遊客與管理者做有目的的連結

友種團隊於2020年協助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管處)進行第13期解說志工招訓,從招募需求、作業方式到培訓目標等,與陽管處一起檢視與探討,確認培訓方向與方法。期待培養解說志工成為管理單位、資源及遊客間的最佳橋樑。

協助管理單位釐清新志工培訓目標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大臺北都會居民親近山林的絕佳場所。交通的便捷,與大量的遊客,致使陽管處在原有人力下,更需要大量社會人力的協助與投入。依據2009年統計資料,該年的入園遊客為1,920萬人次。大量的人潮及陽明山的獨特魅力,讓這座國家公園自1987年至2002年招募了12期解說志工提供相關服務。但30多年來,因服役、生病、結婚懷孕、移民等原因,現有服勤人數約500人。為擴大民眾認識國家公園,投入國家公園志工服務的行列,也期待因應推動環境教育,及該地國外遊客眾多的特性,陽管處於2020年招募第13期解說志工。

平日在志工服務的現場,常可看到志工熱情解說,但滔滔不絕;對於歷史事件用個人觀點陳述,不小心還帶入個人立場,與遊客不歡而散;帶遊客走進自然環境,但未能體驗環境,或與自然有所連結等狀況。因此,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招募新解說志工時,期待能透過培訓從源頭改善問題。友種團隊本著專業,及多年協助陽管處進行環境教育課程,對志工服務長時間的瞭解,提供陽管處新的思維來培訓新志工。

瞭解解說真諦,感受自然體驗,著重感動與啟發

培訓內容除依營建署訂定的國家公園總論、陽明山國家公園個論課程外,友種團隊增加環境教育課程、自然體驗課程、解說規劃及解說展演。安排小組時間,並有陽管處資深志工擔任隊輔,協助進行環境書籍閱讀分享,使培訓更臻完善。解說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是感動與啟發。透過完善地課程規劃,讓志工未來能多面向引領大眾親近陽明山國家公園,走入自然環境,喜歡上陽明山國家公園。另外小組學習,也可促進成人持續的學習,互相鼓勵,形成彼此的動力。此外解說規劃與展演課程,讓志工培訓更具成效,亦能聯結未來的解說服務。

學員對解說志工有全新的認識與收穫

經過九天的特殊訓練,學員覺得很有收穫:

  • 從導讀書本中學到一句很值得深思的話,「沒有註定無聊的話題,只有無聊的解說員」。
  • 講師為環境付出的人生經驗,觸動人心。用30年的時間,用鏡頭用心的為臺灣的土地記錄生態,用另類的方式推廣環境生態教育,三十年來如一日,這種精神,很是令人感動,值得學習。
  • 喜歡講師從頭到尾帶著微笑的表情和聲音敘述,讓人感覺她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她所介紹的各個國家公園。我們的解說,也應該如此—讓遊客能感受到我們對環境的熱愛與融入!
  • 自然體驗活動,讓我們敞開心胸學習,用最誠摯的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學習跟自然互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忘我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樣的課程設計,融入大自然,讓參與活動者,盡情的享受自然,愛好自然,相信只要真心的愛上自然,必會為環境保護盡份心力。
  • 體認身為解說志工背後的價值與意義。與遊客產生共鳴與成長,是最大的成就,導覽不是解說者的表演而已。

培訓讓學員體認到解說不是看到什麼說什麼,而是要將資源、遊客、管理單位做有目的的連結,瞭解解說志工扮演了重要的橋樑角色。雖然友種團隊僅為第13期解說志工進行九天的階段培訓,但希望站在這些基礎上,他們將扮演好國家公園管理處、資源與遊客間橋樑的角色,帶著啟發他人、感動他人的心,走上國家公園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