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ESG】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我的一日生活

企業行動

【企業ESG】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我的一日生活

2022/3/21

撰文/友種團隊 張志忞(樹蛙)、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王書貞(書子)

有沒有盤點過生活中哪些選擇會影響環境呢?
這些選擇又影響了環境的什麼層面呢?
今天就有一群國小的學生透過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的到校課程,真正體驗了一次「一日生活」。

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乃延續台灣日立公司故董事長許明傳先生的精神,以「愛.美好,傳承」為理念,協助友善社會的團體,共同建構並傳承社會的美好與希望,也因為許明傳公益信託基金對於環境及氣候變遷的關懷與關注,與友種團隊共同規劃了這次的合作,設計了一套「我的一日生活」環境教育到校課程,希望透過課程的規劃,引導學生跟家長一起認識在生活中的一個小小選擇,都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

在課程中,我們設計了一份「我的日常生活調查表」,在課程前一周先請學生事先帶回家與家人花一周共同填寫,記錄在這一個禮拜的日常生活中家中使用了哪些東西?在不同生活方式的選項中做出了什麼選擇?讓學生了解自己家庭的生活模式。

而在正式課程中,這些選項則轉化為課程中的活動卡片,讓學生們組成小組,透過釣魚活動,從繩圈中釣上卡片,透過釣卡片的過程,學生們可以選擇他們喜歡(或是不經過思考)的生活方式。然而,這些卡片都有不同的分數,使得在活動後小組分數的計算產生了落差,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各組選擇的差異性,找出對環境友善/不友善的生活選擇。而在這裡,我們也發現學生們大都能知道一些比較有宣導過的概念,例如「減少使用塑膠袋」、「隨手關燈」等,但有些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例如「每餐都點外送」、「餐餐吃牛肉」等,學生就會疑惑這些選擇背後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因此我們也在下一個單元設計了四個環境問題,並在講師、助教的引導下,讓學生小組討論這些選擇與環境問題的關係,最後瞭解各種生活中的選擇與環境問題間的關係,並透過案例討論有些選擇對環境的影響不只有一個層面。

討論完環境問題後,我們帶著學生延伸思考的範圍來到了海洋,看看各種人造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時間,學生才發現他們認為的「垃圾之首」─塑膠袋,其實並不是影響海洋時間最長的垃圾,其他像是紙尿布、漁網、寶特瓶等廢棄物,在海洋中存在的時間更長於塑膠袋,並運用照片與研究報告向學生闡述這些塑膠製品以及破碎後的碎片(甚至是更細小的塑膠微粒)對海洋環境的傷害,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引用了研究報告「一個人每週平均吃進5公克塑膠微粒」來計算大家吃進了多少塑膠,學生在尖叫中發現他們曾經吃進肚子裡的塑膠微粒,大約等同於一個船用救生圈的重量─約2.5公斤(而老師們大約已經吃進了一個大型垃圾桶─約10公斤)。這些塑膠微粒,都來自於我們生活中隨手製造的塑膠垃圾。

在課程的尾聲,我們請學生回顧家中過去一週的生活記錄與今天課堂所學,請學生思考「接下來一個月我能做些什麼對環境友善的選擇?」並將之化為承諾寫在明信片,我們請學生間相互督促,並在一個月後將明信片寄回學校,讓學生檢視各自落實的成果,並與家人分享。

這個課程設計的初心在於希望回歸到學生的生活選擇,在學生有能力選擇的情況下,建立適當的友善環境概念與養成「思考與選擇」的態度。而由於孩子在家中往往缺少選擇的權力,因此我們也希望透過課前的生活記錄、課後的承諾分享,讓家人一同參與學生的學習,並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