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山與田教育基金會|揭開熱門戶外教學幕後的永續與安全功課

企業行動

榮成山與田教育基金會|揭開熱門戶外教學幕後的永續與安全功課

2025/9/4

撰文/ 圖片提供 友種團隊 黃聿訢(貓頭鷹) 

戶外教學對學生來說,簡直是學期裡的「大型節日」—不用坐在教室裡盯著黑板,可以在陽光、海風和藍天的陪伴下玩中學。只是對老師而言,這趟旅程可不只是「放風」那麼簡單,跌倒、中暑、蜂螫,甚至溺水等情況,都可能成為一路上的「驚嚇」。

作為專業環境教育團隊,我們明白一堂好的戶外環境教育課程不僅要能達到學習效果,也要在課程中落實永續,並且讓孩子平安回家。這篇文章就以我們與榮成山與田教育基金會攜手打造的臺南漁光島課程為例,帶大家一窺這堂看似輕鬆愉快的課,背後暗藏的那一套嚴謹而細緻的永續與安全原則。

ISO 20121 的精神落地

自2023年起,本團隊導入並通過BSI驗證的 ISO 20121 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將永續與風險管理滲透到活動的每個細節。在籌備階段,我們使用「風險管理表」檢視環境、生態、社區、天候、人員與設備的潛在風險—從餐食供應的合法性,到海邊活動的動線與雨備方案,都需層層把關。

例如我們請遊覽車公司落實大客車檢查、請餐盒供應商減少餐盒包裝、請學員自備環保杯;在海邊劃定範圍並分組行動,確保講師能照顧到組內每位孩子。課程設計中也落實「降低環境衝擊」原則,例如不採摘植物、不踐踏草皮,確保環境如初。

▲分組教學,以照顧到每個孩子

▲請遊覽車司機填寫大客車檢查表,確保行車安全

內部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為了讓工作團隊更加熟悉課程內容與安全措施,我們在戶外教學前舉辦行前訓練,發放工作人員手冊,內容涵蓋流程、常見風險應對(如中暑與熱衰竭判斷)、緊急應變分工、避難地點及醫療資源位置等,盡可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儘管嚴謹的規劃能減少多數風險,但戶外環境仍有不可預測性,偶爾還是會出現意外情況。比如,曾有學生在海風中眼睛進沙,或在林間步道被草劃傷,工作人員則立即以急救包處理,並記錄於「風險回報單」,作為未來改進依據。若遇天候突變,則依雨備方案迅速轉移至室內,並調整教學方式,確保核心內容不中斷。

▲內部工作人員教育訓練

ESG 與專業團隊的多贏循環

這一切的背後,不只是團隊的專業和龜毛(細心)在支撐,更要感謝學校的積極配合,以及榮成山與田教育基金會的ESG力挺。企業的投入不僅展現永續承諾,也讓我們這群體制外的環境教育者能以高規格標準落實環境教育,持續優化課程品質。當一場戶外教學結束後,看到學生開心、老師放心、企業安心時,環境也多了一份希望時,我們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