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筆下的森林:打造保安林繪本的創意旅程

公私協力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筆下的森林:打造保安林繪本的創意旅程

2024/10/16

撰文、圖片提供/友種團隊 黃聿訢(貓頭鷹)

你有沒有想過,森林裡的每一棵樹、每一片葉子,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守護者?在你身邊默默存在的森林,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我們又應該如何與它們相處呢?透過兒童繪本《誰陪我長大》,我們邀請您走進一個溫暖而動人的故事,跟隨小女孩和森林小精靈的腳步,一起發現保安林的秘密,以及它們對我們的無私守護。

繪本《誰陪我長大》為友種團隊與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合作推出,全台灣第一本以「保安林」作為主題的繪本。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訪造一本繪本背後的創作祕辛吧!

認識繪本的魔力

在進行繪本創作之前,要先了解繪本的魔力是什麼?繪本可以是文學作品,也可以是藝術作品,而當圖與文碰撞之後,則迸出了新的火花!研究兒童文學的Joanne Marie Purcell提到,繪本能夠通過文字和圖像的相互作用來引發讀者的情感反應,而繪本中的隱喻與圖像能幫助兒童學習抽象概念,進而影響兒童對世界的理解,並內化自身價值觀。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開始閱讀繪本之後,就一頭栽進了繪本的世界了!

▲兒童透過觀察圖像了解背後的隱喻,如發現繪本中的小女孩逐漸長大,而保安林精靈一直陪在她身邊。

虛構的故事,交織著真實的場景

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艱澀的保安林知識轉化為吸引人的故事。經過多次的團隊討論,一再的將原先構思的故事推翻又重寫,我們決定透過一個感性且貼近生活的故事來表達這個概念:將保安林擬人化為小精靈,並與一個街坊上的小女孩產生深厚的情感互動,訴說著一個與「陪伴」有關的故事。在這繁忙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也都渴望著某種形式的陪伴,這就創造了讀者與本繪本之間的情感共振。

為了讓故事更具真實感,我們與插畫家林柏廷合作,多次到壽山、半屏山等地進行場勘,將保安林的樣貌忠實地轉化為繪本中的圖像。場勘時所看到的各種樹木、森林中的動物、乾旱帶來的凋零景象,甚至流浪狗與垃圾等現實問題,都成為繪本中的場景,也讓高雄居民對繪本場景產生強烈的共鳴。

▲把真實的世界畫入繪本中

繪本中的專業知識轉化

這本繪本不僅是教育工具,更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成長故事,全書中未直接提及「保安林」,但透過隱喻與畫面細節,傳遞了保安林的重要功能如防風防沙、水源涵養等。這樣的設計讓親子共讀時,可以逐步引導孩子認識保安林的重要性,並透過互動頁學習保安林相關知識。

繪本的美術設計上,黑白與彩色的對比也傳遞出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每次閱讀,讀者都能發現新細節與新體悟,讓這本書成為一次次的探索之旅。

▲繪本的美術設計上,黑白與彩色的對比傳遞出環保意識的覺醒

創作的結束,才是教育的開始

繪本創作的結束,才是教育的開始。透過《誰陪我長大》的新書發表會、分享會等活動,我們吸引了許多喜好繪本的親子共同參與,透過故事導讀與周邊活動喚起大眾對生態保護的關注,看著許多孩子跟著故事中的主角一會兒燦笑、一會兒皺眉,我們的森林小精靈已然活在了讀者的心中。而孩子們的笑容,再度成為了我們繼續為環境教育努力的動力!

▲透過畫家帶領撕貼畫創作,一起認識守護人類的森林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