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教年會登場:友種發表8篇實務論文,分享永續跨域創新解方!

上個週末,友種參與第35屆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透過內容涵蓋生物多樣性、地方創生、淨零轉型、企業ESG與公私協力等8篇實務論文發表及靜態展示,展現友種從環境教育的核心到教育創新、再到產業協力的全方位永續實踐
。其中〈從潟湖到教室:台江濕地學校 社區講師角色翻轉—以「蠔小子蚵南」課程為例〉更榮獲優秀論文獎的肯定!

|8篇實務論文發表亮點|
<教育為槓桿,永續為信念:友種團隊15年的永續行動與轉型>
友種於15年間推進26萬人次參與環境行動,同時推動多項公私部門環境教育政策、參與國際發表並獲多項國際永續認證與獎項等,展現在公私協力與跨域合作平台的行動能量,串聯政府、企業與社區,共築永續生態圈,以扎實的永續實踐力打造國際認證的環教品牌。(作者:王書貞、陳湘寧、李珏瑩)
<透過環境教育協助企業支持地方創生議題的行動設計>
對焦企業ESG發展目標並整合各地方創生團隊關注的環境議題,將企業行動導入環境教育理念及體驗設計,提升地方參與與社區認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新模式。(作者:徐煥喆)
<與企業協力共創永續教育影響力-以「永續教科書」為例>
「企業案例 × 教學轉譯 × 平台分享」:打造產學共創平台,將真實企業案例轉化為教案,學生透過真實案例提升對永續議題的感受力與行動力,企業則將其永續實踐轉化為教育資產,擴大社會影響。(作者:侯珏 、徐煥喆、王書貞)
<淨零教育啟步走—企業共創多元淨零教育推廣路徑>
融合理論與實務的淨零教案,以氣候變遷為主題,透過校園課程與數位營隊,帶領學生與企業志工共同學習減碳、實踐綠色行動,強化其對氣候變遷、溫室氣體來源及淨零核心概念的認知與責任感,展現企業結合永續發展與社會參與的實踐解方。(作者:郭璿 、邱韻璇、徐煥喆)
<從潟湖到教室:台江濕地學校社區講師角色翻轉—以「蠔小子蚵南」課程為例>
以台江國家公園場域特色開發16套環教課程,串連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在地產業與環境行動。案例課程中,友種培訓當地蚵農成為環校講師,親自帶領學員體驗並理解產業知識,打造社區參與的環境教育典範,實踐長期且穩健的地方共學。(作者:謝沛妤、林柏源、黃貞雅、林文敏)
<公部門環教計畫推動多方公私協力之行動成果案例>
友種導入B型企業理念及ISO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協助公部門推動創新多方合作行動。包含:協力大地處辦理公私協力植樹撫育認養專案;協助石門水庫成立淡水河流域環教聯盟;協助國環院推動「環境教育種子講師徵選培訓與共學推廣計畫」等,發揮具深度與廣度的影響力。(作者:關召芳、王書貞、林依蓉、謝佳霖、鄧喬伊、何佳蓁)
<環境教育行動家:環境友善種子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企業合作實踐>
結合場域實踐與跨界合作,推動多元企業合作模式,以教育串聯研究、保育與行動,推動跨領域合作,透過成效監測與成果揭露,提升企業與社會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與支持,並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其ESG策略核心,以教育作為跨界合作的最佳橋樑。(作者:張志忞)
<「唱」響永續:音樂教育與環境行動的跨域合作實踐>
以友種與天生音籟兒童合唱團合作之「永續音樂會」為例,將環境教育理念導入音樂教育歷程,成為可被感受與傳唱的語言,啟發參與者(音樂教師、表演者/學童、觀眾行政團隊)以永續思維實踐環境行動。(作者:邱韻璇、黃聿訢、陳安瑜、周奕伶)

非常榮幸能與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永續與環境教育領域先進、共學夥伴們齊聚一堂,在研討會現場交換彼此在環境教育與永續推動上的觀點與實踐成果。
教育連結了人與環境,也連結了行動與未來。
未來,友種將持續成為永續環境教育的實踐者與推動者!創造環境的美好、人心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