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天福濕地自然學校|解說牌設計案例介紹

江蘇天福濕地自然學校|解說牌設計案例介紹

2020/2/24

撰文/王書貞

相信大家在學校數學課中有學過方程式,但你知道解說也有方程式嗎?
美國國家公園署(Brochu&Merriman,2001)曾提出一套解說方程式,透過方程式可以幫助環境教育工作者在規劃環境解說時能有系統性的思考。

解說方程式(Kr+ Ka) AT= IO
Kr(Knowledge of Resource):對資源的知識 。
Ka(Know your Audience):對觀眾的認識。
AT(Appropriate Technical):適當的技巧。
IO(Interpretation Opportunity):創造與人連結的解說機會。

別看到方程式就頭大,我們用一個實際的案例來分享,先帶您去一趟江蘇天福濕地自然學校──由河流、沼澤、湖泊、人工稻田等濕地類型組成,更是長三角高度現代化城市群中一塊難得的生態保留地。

按照解說方程式的元素,我們在天福濕地自然學校做了些什麼?分述如下。

Kr(Knowledge of Resource):對資源的知識 。

2017年我們協助蘇州天福濕地學校進行在地自然與人文資源盤點與耆老訪談,並歸納出「濕地生態」、「有機生產」、「水鄉生活」與「環境行動」等解說主題。

 

Ka(Know your Audience):對觀眾的認識。

分析入園的對象主要為親子家庭、學生為主。

AT(Appropriate Technical):適當的技巧。

我們根據觀眾分析,設定出主要客群,規劃解說牌著重互動性高,且文字寫法要能與民眾的生活產生連結,而非專業深澀的詞彙。

IO(Interpretation Opportunity):創造與人連結的解說機會。

運用有趣、簡單但精準的圖文,與互動性較高的解說牌,讓親子家庭邊參與邊學習,創造人與環境連結的機會。

▲ 運用翻牌的方式,吸引民眾互動;文字撰寫多運用擬人與譬喻手法,創造與人較強的連結感。

▲ 在賞鳥牆旁製作與鳥類比身高的解說互動牌誌,讓親子家庭可以瞭解小白鷺或翠鳥的身高,也可以量量自己的身高做比較。

我們曾經在〈解說的3-30-3法則〉這篇文章中提過,解說牌設計有「3-30-3法則」。第一個3指的是,當遊客實際觀看解說牌時,只有3秒鐘的時間抓住遊客的注意力;接著的30是指遊客能在30秒內看完解說牌關鍵的文字描述,所以文字不能太多;接下來的3則是遊客會花大約3分鐘時間來對應環境與消化所閱讀的資訊(Ostergaard, 2001)。

所以一面好的解說牌,絕不是GOOGLE或維基百科文字複製貼上,而是必須透過「解說方程式」與「3-30-3法則」,撰寫出符合對象目標、設計合適的解說技巧與手法,創造人與環境互動連結的機會。